這次暑假南台灣之旅的第一站 其實並不是安平樹屋和德記洋行
而是台江國家公園
誤打誤撞這兩個地方成了我們的首站
我們8:20從桃園出發 中途只停了南投休息站
然後就直奔台南 約12:00到台南
離我們去台江坐船還有一段時間 就在附近繞一繞 順便吃中餐
就繞到安平區 看到這家安平豆花人很多
猜想應該是排隊美食吧
所以吃完中餐 就在這裡點了豆花來嚐嚐
回到家上網查了一下 果然這家豆花店是很有名的傳統老店
我們吃的這家還是本店呢
店內強調使用的是非基因改造的黃豆 再加上用甘蔗提煉製成的糖水
感覺就是很健康
聽說假日可是一位難求 可以想像得到 因為我們是非假日去 就已經是座無虛席了
我們點了純豆花 檸檬豆花 和珍珠豆花
以前吃豆花會怕豆花的糖水太過甜 吃沒幾口就會有點膩 而且越喝越渴
這次我點的是檸檬豆花 有甘蔗香的糖水中夾雜著淡淡檸檬香的酸甜口感
冰冰涼涼的 喝了真是透心涼
邊吃豆花的同時 我們邊看店家所提供的旅遊指南
發現在這附近(安平地區)有好多景點 是我們以前都沒玩過的
像是安平古堡 還有其他如安平樹屋 安平小砲台 德記洋行 東興洋行
所以我們決定吃完豆花就先在附近逛一逛 玩一玩
所以第一站就去離我們最近的"安平樹屋"
安平樹屋是要購票的 全票50元 半票25元 軍公教憑證購票40元
開放時間是8:30-17:30
出門玩很多次就會發現 公營的景點或是住宿 憑教師證或服務證都有優待
所以我們的服務證都會隨身帶著
安平樹屋與德記洋行(台灣開拓史料臘像館)是為同一入口
也就是用一張門票 就能參訪安平樹屋及德記洋行
進到裡面一入眼簾的是一棟橘色建築 裡面介紹安平地區的歷史與發展
位在英商德記洋行後方的安平樹屋 原是德記洋行之倉庫
日據時期 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之辦公室與倉庫
之後成為台鹽倉庫 但廢棄後屋頂破損嚴重
老榕樹氣根自然而然自損壞的屋頂上垂下攀附生根
形成「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特殊景觀
因而當地人稱之為樹屋
屋內長有不少大榕樹 數棵榕樹之枝枒與氣根 盤根錯節
連牆壁都攀爬不少樹根 層層包覆屋頂與牆壁
「屋中有樹,樹中有屋」是對台南市安平樹屋最佳寫照
爬上樓梯 可以到2.3層樓高的位置
從上往下俯視樹屋 有不一樣的感覺
樹屋的隔壁就是德記洋行
原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六年)
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
安平開港後 來自歐美的外商紛紛在安平地區興建洋宅
這些洋宅可是讓安平除純樸外 亦散發著浪漫的異國情調 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
大多採拱廊模式 以避雨水及日曬 拱廊拱圈成為該建築上之重要特色
現在除了德記和東興洋行外,全部已遭拆除
今日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 但它白色的外觀優雅有氣質
現在德記洋行在奇美公司捐贈下已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
出口出去就是朱玖瑩故居 可以免費參觀
但是我們只在外頭看了一下 並沒有進去
朱玖瑩 湖南省長沙市出生 擔任"鹽務總局局長"長達17年之久
而朱玖瑩書法領域的才華更是受到外界推崇 是當代顏體書法名家
裡頭成列的都是朱玖瑩的書法作品
「朱玖瑩故居」原本是台鹽的宿舍 鄰近的"德記洋行"與"樹屋"均屬於台鹽所有
在安平有兩個洋式建築必看 一是英商德記洋行 一是德商東興洋行
這次我們只看了安平樹屋和德記洋行
其實附近不到500公尺 還有很多知名的景點值得一探
下次我會花更多時間和家人一起再來探訪安平
讓孩子 其實也是讓我自己更了解台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