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客家文化園區是我們2012年11月初去的
居然拖到放寒假才寫
寒假第一天 學校同事邀約苗栗親子一日遊
要到銅鑼的彈珠汽水工廠和客家園區
我雖然沒參加 但想起也曾拜訪過客家園區
寒假時間多 這一篇沒理由再一直拖著了
會一直欠著 不是因為這個地方不好
相反的 我認為這裡非常值得一遊
尤其 身為客家媳婦的我
更要好好宣傳一下這裡
當天的行程是:一大早到銅鑼賞杭菊(按我)
接著就到車程相隔不到5分鐘的客家文化園區
下午到苗栗獅潭吃仙草大餐(按我)
客家園區佔地很大 停車場不算小
但是因為人潮很多
遊覽車一輛接著一輛來
所以連道路兩旁也停滿了車
從大門走進來 先穿過空橋到室內展館的2樓
空橋的頂部不單單只是透明的遮雨罩
還鑲嵌了許多不規則的馬賽克幾何圖形
非常有設計感
一進入2樓就是服務台
張貼許多展館的藝文表演訊息
建築物本身和室內空間的設計 完全顛覆我對博物館或展覽館的印象
一般的印象就是水泥式的密閉建築
頂多外觀多個巴洛克式的樑柱
這裡則是採用鋼骨結構和大片落地玻璃窗
並且結合了時下最流行的節能減碳的環保概念
室內幾乎不用開燈 直接引進自然陽光
採光和視野一級棒
非常具有現代感
我們先從2樓的基本陳列室開始參觀
一進去就展示了客家人傳統的好客精神 以及傳統客家建築
也介紹先民的生活和耕作方式 客家的產業及文化
後半部則是展現客家新文化
將傳統的客家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讓客家文化能夠綿延不斷 繼續傳承下去
有點類似"舊瓶裝新酒"的味道
到處可以看到傳統的客家元素:桐花 藍衫和花布
的確 這幾年 這些傳統的客家文化在台灣已經打響了知名度
誰不知道五月就算人擠人也要去賞桐花呢!
接著來到位於1樓的兒童館
正如介紹所說的"歡喜來玩客家節"
在裡頭 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兒童館的旁邊就是文創館
裡面介紹了客家人的傳統手工藝及作品
例如:藺草編織 竹編 藍衫及藍染 油紙傘 等等
很漂亮吧!
工藝體驗坊我沒有看到什麼體驗活動
有展示一些木刻(雕)作品
如果說"留白"是國畫中的一種構圖和佈局
那麼展館1樓正中間一大片的開放空間 也應該是空間設計的一個重要概念
這一區沒有任何的展示
只有幾片布幕垂下 加上幾張木椅供遊客歇歇腳 休息一下
但是 並不會讓人覺得很空洞
倒是讓充滿遊客的展場 不會顯得那麼的擁擠
一樓的餐廳旁 有棵讓遊客寫下心願的許願樹
戀戀客庄~幸福桃花源
看了遊客許下的心願
剛好這兩張正符合我心裡頭想的
就借用一下吧
走出1樓到戶外 發現連階梯都運用了馬賽克拼貼
連小地方都不放過藝術
繞到展館的後面去瞧一瞧"半月池"吧
這裡的遊客比較少
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半月池"的名稱
不太了解它的用意 特地上網查了一下
在傳統建築像三合院 前面的半月形水池稱為半月池
半月池有風水的考量
在機能上 半月池可用來當作魚池 或防火消暑 以及防禦 等功用
想不到 來到客家園區 學到了這麼多知識
結婚10年 當了10年的客家媳婦
但是 我幾乎不曾聽到公公說客家話 不超過20句吧
當然 婆婆是閩南人也是公公很少說客家話的原因之ㄧ
所以 老公不但連客家話都不會說 聽也聽不懂
更別說我這3個流著四分之ㄧ客家血統的孩子們
客家文化在我們家正快速的流失當中
我想 這也是客委會積極地在客家縣市 建立客家文化園區的目的之ㄧ
希望 這些客家子孫和台灣的人民能了解並珍視這些傳統文化
坐在這裡 隔著半月池 可以遠眺苗栗銅鑼這個客家小鎮
原來 客家文化有這麼多值得細細品味和欣賞的地方
印象裡頭 什麼文物館和文化館
好像就是管理不好 參觀的人很少 似乎和蚊子館畫上等號
看完客家文化園區的介紹 是不是和我一樣顛覆了你原本的想法
這裡處處是藝術
鮮豔的色彩和設計的巧思 豐富了視覺和想像
傳統和現代並存
保留了舊有的文化也看到了嶄新的未來
找機會我一定要帶公公來這裡看一看
相信來到這裡 你也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的~~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官網
地址: 366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
電話:(037)985-558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 ~17:00,週一休園。
收費方式:暫不收費